2007年2月14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期待“春晚”需平常心
仲言

  每年一度的央视版春节联欢晚会到了最后冲刺阶段,社会上又开始议论纷纷,有鼓励,有忧虑,更有期待。
  25年来,为了烹制好这道文化大餐,有关部门高度重视,调集各路精兵强将,从全台晚会的整体策划到每个节目的具体推敲,都严格筛选、精心打磨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。
  然而,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,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,人们的文化选择日趋多样,欣赏水平不断提高,观众对春晚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,编导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。因而,对于这一走过了25个春秋的品牌节目来说,目前最需要的是大家保持一份平常心。
  中国历史悠久、地域宽广、人口众多,社会习俗差异较大,春晚作为一道举国共享的年夜饭,必须多方包容。过去一年的国家大事要有所回顾;各个地方、年龄、阶层观众的鉴赏需求要有所照顾;歌舞、戏曲、音乐和曲艺各门类要有所兼顾,这就自然加大了晚会编排的难度。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,又不能不照顾多方面需求,春晚始终面临着众口难调而又不得不调的两难境地。
  春晚还受制于形式本身,场面不恢弘似乎寒碜,场面气派了又显得豪奢;演出阵容不强难显大国风范,阵容过强又不易分出伯仲;节目不热闹似乎不够喜庆,热闹了则易受诟病;新节目上多了说不尊重经典,耳熟能详的作品多了又会说创新不够……其实,春晚每年都在力求突破,像原生态唱法、千手观音、俏夕阳、吉祥三宝等,已属不易。不尽如人意之处,不妨由其他个性化的晚会来弥补。
  处在一个娱乐多元的时代,靠一台节目让举国兴奋、津津乐道的日子不会再有,事实上也没有任何节目能够让所有人满足。积蓄了一年的渴望期待在一台晚会中彻底释放,春晚承受不起如此重负。观众只有把心态放平和些,设身处地想想编导们不可为而为的难处,平心静气想想千家万户团聚时演职员付出的辛苦,就会少一些指责,多一些理解。
  约定俗成的春晚,不能不看,看后又不满足,这就是近年不断重复的现实。其实,赞赏也好,批评也罢,无不印证着人们的关注,印证着中国人需要这顿喜庆、祥和的文化“年夜饭”。
  当然,充分的理解决不意味着春晚可以止步不前。只有不断开拓思路、大胆创新,贴近实际、关注民生,才能追踪时代潮流、撷取生活浪花,创作出更多富有生命质感和艺术震撼力的优秀作品,力争把春晚办得好些、再好些。